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

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

  • 设计依据
  1. 装配式建筑主要设计依据
  • 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》(GB/T 51231-2016)
  • 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》(JGJ1-2014)
  • 《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》(JG225-2007)
  • 《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》(JGJ256-2011)
  • 《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》(JGT163-2013)
  • 《装配式混凝土表示方法及示例》(15G107-1)
  • 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》(15G310-1~2)
  • 《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》(15G366-1)
  • 《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》(JGJT258-2011)
  • 《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》(15G367-1)
  • 《外墙保温用锚栓》(JGT366-2012)
  • 《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》(15G365-1)
  • 《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、空调板及女儿墙》(15G368-1)
  • 《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技术规程》(JGJ289-2012)
  • 《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》(16G101-1)
  • 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》(2009版)
  • 《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》(01浙江省住房和城建设厅)

 

 

  • 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
  1. 设计原则
    • 严格执行国家、杭州市相关规范、规定,符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。满足业主对设计方面的基本要求及希望达到的目标。
    • 解决本工程中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。使工程的建设在安全、适用、经济、美观、技术先进等方面能得到综合体现。
    • 充分发挥建筑工业化的相对优势,尽量减小预制构件建筑结构整体性的不利影响,预制装配式建筑拆分原则是优先选用非抗侧移构件,便于模数协调,易于标准化生产和安装的建筑部品。
  2. 设计目标
    • 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。
    • 与构件生产、施工工艺形成配套设计,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。
    • 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,形成符合模数数列的标准化模块。
    • 在标准化套型基础上,充分发挥生产和施工工艺的特点,满足里面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要求。
  3. 工业化分析
    • 工业化实现目标

根据浙江省《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》,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的预制率不低于 20%,预制率可按下式计算:

K=(V+ 0.5V)/ V

V──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;

V──叠合构件现浇混凝土体积;

隐藏内容需要支付:¥9.9
立即购买

0
分享到:
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-CopyRightPro